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000b 重刊序重刊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序
貝經流通分中,輒贊書寫;厥後鐫鑄術興,援義以之而代。顧其義非一,而世知每拘於福德也。今觀窮鄉僻壤,何莫不有貝經?斯非正法之暢流,乃鐫鑄福德之普行也。誠以諸經玄邃,發心宏宣者,不觀所機,惟明求己福德,藥與病違,遂致受者茫然;上者徒存敬而供養,下者或束置於高閣,利生云乎哉?流通云乎哉?且聞之,正法律契,像法禪契,末法僅契於淨。既淨矣,律也、禪也,豈不一如也?惟是法體一如,而相用萬殊。不有一如之實,無以闡法體不變;不有萬殊之權,何以成相用隨緣?是淨尚大權而導實,有開顯廢存之善巧焉。導實惟佛究盡,故當信;善巧三根普被,故易行也。其時其機,可忽之哉?淨宗十三葉祖印公,以今文時言,宏此當信易行之道;被化者廣,得度者眾。人集其言,曰文鈔,篇短簡要,已風乎海內外;而鈍根猶畏其繁,不能受之,寧非憾事耶?有先進淨通開士,摘其簡者之簡,擷其要者之要,彙而刊之,曰菁華錄。契機矣,利生矣!而流通之量,又有感乎不足者矣。古吳趙居士茂林者,亦祖之高足也,淨業專一,願切宏揚;偶得是錄善本,喜之,集同好而模刊,以期紹述祖德,而普濟乎末世也。此其願,此其緣,而不系乎福德,深有助於利生流通矣。原錄有序,備言其旨,仍存之,可窺而詳焉。予與居士,為同門友,囑為新序,雖不敢辭,避剿說,不再及前義;謹就重刊因緣而述,聊復隨喜云爾。
一九六八年戊申重陽日弟子李炳南謹識
法句經 第二十四 好喜品 十有二章 393~404
好喜品者 禁人多喜 能不貪欲 則無憂患
393 違道則自順 順道則自違 捨義取所好 是為順愛欲
394 不當趣所愛 亦莫有不愛 愛之不見憂 不愛見亦憂
395 是以莫造愛 愛憎惡所由 已除縛結者 無愛無所憎
396 愛喜生憂 愛喜生畏 無所愛喜 何憂何畏
397 好樂生憂 好樂生畏 無所好樂 何憂何畏
398 貪欲生憂 貪欲生畏 解無貪欲 何憂何畏
399 貪法戒成 至誠知慚 行身近道 為眾所愛
400 欲態不出 思正乃語 心無貪愛 必截流渡
401 譬人久行 從遠吉還 親厚普安 歸來歡喜
402 好行福者 從此到彼 自受福祚 如親來喜
403 起從聖教 禁制不善 近道見愛 離道莫親
404 近與不近 所住者異 近道昇天 不近墮獄